西安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西安市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部署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攻坚态势,强化攻坚责任,围绕减贫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这一中心,聚焦“四不摘”,盯紧“三落实”,强化“三保障”,着重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扶志扶智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完成54248769人剩余贫困人口脱贫任务,积极构建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确保高质量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一、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

1.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常态长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扎实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系列活动,经常性开展主题研讨,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进一步加强各级扶贫干部的作风能力建设,切实增强“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效解决政治站位不高、思想懈怠、作风不实等问题。

2.扎实开展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深入落实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责任,扎实开展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与贫困群众“面对面”商量定策、“实打实”研究落实脱贫举措,全面落实“六查访六提升”和“四个着力”的遍访要求,做到访贫问计问需、排忧解难、关心关爱全覆盖,切实把思想、政策、信息、要素送到位。

3.扎实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回头看”结合国家和省级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重点围绕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和对“八个一批”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区县党委政府重视程度及脱贫成果巩固等情况,在全市组织开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回头看”行动,进一步梳理总结、查漏补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政策措施更加精准有效,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4.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活动。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重点任务,对各涉贫区县、开发区和市级各行业部门承担的剩余人口高质量退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政策落实、稳定脱贫、村集体经济发展等工作指标,采取流动现场会、督导暗访、擂台赛等形式,组织开展以比政治站位、比精准度、比“三保障”、比产业就业扶贫质量、比扶志扶智效果、比能力作风等为主要内容的脱贫攻坚“大比武”活动,有效提升脱贫攻坚整体质量。

5.做好“三年行动”确定任务的补短扫尾。全面对标打赢脱贫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梳理目标完成情况,推进剩余各项任务扫尾清零。编制全市“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研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做好中央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国省两级成效考核及其它各类监督检查指出问题和自查发现问题整改,持续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6.突出推进产业扶贫。持续推进“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重点扶持苗木花卉、猕猴桃、乡村旅游等10大扶贫主导产业,推进食用菌、花椒、樱桃等小众特色产业。大力推行“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低收入户”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创新完善带贫益贫机制,从项目安排、资金投放、融资贷款、保险政策等方面,加大对带贫益贫能力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和产业化联合体的扶持力度,年内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0家、市级龙头企业15家。提升贫困户产业发展技能,完善市县产业技术服务110指挥平台,持续抓好贫困村“四个一”乡土人才培育,抓实技术干部包村联户机制,切实做到服务到村、指导到户、精准到人,确保有劳动能力、有条件、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一项脱贫增收的中长期产业。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2个、市级12个,发展乡村民宿200家。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鼓励和支持集体经济组织联村联产、抱团发展,年底前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

7.大力推进就业扶贫。按照“巩固成果、提质增效”的要求,注重在扩大就业规模与提高就业质量、提高能力素质与激发内生动力、落实政策与优化服务上下功夫,持续推进以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援助为主的精准扶贫。鼓励用工企业与贫困群众开展劳务对接和定向招工,实现“送岗位到人、送人到岗位”。充分挖掘就业潜力,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就业岗位。全力推进技能脱贫行动,鼓励各职业学校招收贫困学生。以贫困户稳定脱贫、持续增收为核心,跟踪了解贫困劳动力就业状况和服务需求,分类组织开展“一对一”精准到户到人就业服务,确保有就业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一人稳定就业或创业。利用“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金秋招聘月”“全国扶贫日专项就业扶贫”等公共就业专项服务活动,为贫困劳动力持续提供各类就业服务。

8.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严格落实“责任唯一性”要求,制定出台加强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和分工方案,对后续帮扶工作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细化责任抓落实,补齐短板促提升。落实落细“1+7”后续帮扶政策体系,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大力发展后续帮扶产业,着力完善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等后续帮扶体系,进一步拓展搬迁群众增收渠道,确保有劳动能力、有条件、有意愿的建档立卡搬迁户至少参与1项脱贫产业、有一人掌握1-2项产业发展技术,稳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9.聚力推进扶志扶智。选树先进典型,大力宣传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脱贫典型,引导贫困群众向身边人身边事学习,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热情和信心。加强教育引导,采取“道德讲堂”“农民夜校”“乡村夜话”“板凳会”“小院课堂”和励志脱贫户评选、文艺活动等便于群众参与的方式,开展分众化、互动化、常态化宣讲,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充分调研、摸实摸准贫困群众培训需求,科学设定培训课程,对有意愿、有能力的脱贫致富带头人,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并提供长期跟踪指导。大力推进法治扶贫,坚决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等靠要”等不良风气,积极探索生产奖补、以工代赈等“三扶融合”机制,促进贫困群众更多参与脱贫攻坚。

10.积极推进消费扶贫促增收。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切实抓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推动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提高贫困人口在农产品销售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中的参与度,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11.建立防返贫控新增“1+N”长效机制。进一步优化升级市级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功能,着手打通与教育、医疗、民政、人社等行业部门的信息壁垒,健全完善四级联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制定出台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意见,督促指导各行业部门制定出台稳定增收、“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提升、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护、扶贫资金投入及风险防范、乡村治理等专项长效机制,形成以扶贫对象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为主体,以各专项长效机制为支撑的“1+N”防返贫控新增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精准落实到人到户扶贫政策

12.精准落实健康扶贫政策。摸清摸准摸实全市建档立卡户、一般农户和边缘户参保情况,做好一般农户、边缘户和新增贫困人口参保工作。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政策、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各项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即时结算和慢性病签约服务措施,不断加大贫困人口大病集中救治力度,确保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实现100%、大病专项救治率达到 95%以上,慢性病签约服务实现应签尽签。

13.精准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完善控辍保学动态监测机制,落实部门联保联控责任,实施台账化精准管理,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不因贫困失学辍学。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因病因残不能随班就读的,建立“一生一策、精准施教”工作体制,落实送教上门措施。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为重点,全面落实从学前一年到大学的精准资助政策。加大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力度,优先实施贫困地区信息化2.0行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全面覆盖涉农区县基层教师。加大贫困地区特岗计划实施力度,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

14.精准落实兜底保障政策。进一步健全完善“1+N”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以基本生活救助为重点、专项救助为支撑、急难救助为机动、社会力量救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长效机制,形成常规性救助、阶段性救助和急难型救助相结合的梯度格局。建立多层次困难群众认定标准,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与人均消费支出或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明确支出型贫困家庭和低收入救助标准。建立分类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对边缘户、脱贫监测户和整户无劳动力户的排查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救助范围。抓好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加强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政策与扶贫脱贫政策有效衔接,做到应保尽保。持续做好残疾人两项补贴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确保系列惠农支农政策及时落地见效。 

四、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

15.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深入开展剩余54248769人的贫困任务“清零”行动,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特殊贫困人口,全面落实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切实做到精准施策、应保尽保,确保现行标准下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

16.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聚焦目标摸清完成情况、聚焦问题摸清困难矛盾,扎实做好脱贫攻坚普查,核实脱贫攻坚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重点调查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参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

17.做好脱贫攻坚建档留史工作。全面总结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建立完善全市脱贫攻坚的系统资料和档案,指导各区县、各行业部门深入挖掘本领域、本地区典型经验和生动案例,系统梳理创新举措和工作成效,为建立共和国脱贫攻坚档案提供西安经验和案例。

五、加大社会扶贫力度

18.全面巩固提升“3+X”帮扶体系。积极搭建对口帮扶、驻村帮扶、群团助力、企业帮扶、志愿扶贫“五大平台”,健全完善“一企帮一村”“一院帮一村”“一校帮一村”长效机制,推动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资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动发力的大社会扶贫格局。持续开展“百企联百村”助力扶贫行动,引导各帮扶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产业发展和就业扶持上,对接乡村振兴要求,巩固产业和就业扶贫成果。进一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切实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一校帮一村”“一班帮一户”活动,确保帮扶成效。做好“中国社会扶贫网”的宣传和推进工作。

19.深化苏陕扶贫协作。完善落实精准对接机制,不断深化合作内容,重点通过资金支持、人才交流、企业合作、劳务协作等,促进全方位协作,确保11月底前所有协作项目按计划完工或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苏陕扶贫资金使用率不低于90%,并取得明显扶贫效益。

20.做好结对帮扶陕南工作。按照“一市一策、一县一重点”的帮扶思路,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对口部门月沟通对接、年度考核运行机制,实现对口帮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加强资金援助和产业合作,精准选择一批效益好、见效快、带动贫困户增收能力强的产业项目,定向投入帮扶资金。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各界力量,采取设立扶贫产品销售点、搭建乡村旅游合作平台等方式,深化消费扶贫。

六、加大扶贫资金监管力度

21.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按照谁管项目、谁用资金、谁负主责和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群众参与、阳光运作的原则,加强财政扶贫资金全程监控平台建设,严格落实扶贫领域资金全口径监管和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强化扶贫资金项目动态监管,完善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工作机制,提高入库项目和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22.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加大扶贫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和审计,组织开展脱贫攻坚审计监督全覆盖工作,确保扶贫资金管理规范、使用精准、发挥效益和资金安全。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成效,确保扶贫资金管理绩效评价达到全省前列。

23.稳慎推进金融扶贫。规范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在尊重贫困户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确保有申贷意愿、符合贷款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应贷尽贷”。着力加强对重点区域产业扶贫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加强定期跟踪监测和风险防控,合规稳妥办理续贷、展期及还款工作,确保逾期率严格控制在0.5%以内。

24.逐步完善扶贫资产的管理和运营。坚持科学规范、统筹结合、群众参与、公开透明原则,逐步制定出台扶贫资产管理工作指导意见,科学界定管理范围,登记资产权属,建立扶贫资产台账,完善项目档案。规范资产运行(营)管护、资产收益分配和资产清查、处置,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责任,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效益。

七、严格脱贫攻坚督查考核

25.提升督导督查工作实效。加强对督查人员岗位知识、扶贫业务、现场技能等培训,着力使督导督查人员业务精通、政策娴熟、水平过硬、作风扎实,提高督导督查工作能力。坚持以常态化暗访为主,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督查与指导相结合,着力在改进督导督查工作方式、增强督导督查实效上下功夫。突出加大对“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以及稳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扶贫资金使用监管、驻村帮扶等重点工作的督导督查和挂牌督战,进一步提升督导督查工作实效。

26.严格落实督查检查问效制度。对督办事项落实情况有针对性地检查复核,对已经落实的查效果,对正在落实的查进度,对没有落实的查症结,对落实不力的查责任,确保问题解决到位、工作真正落实。对事关群众利益、社会影响较大的事项,经常性开展“回头看”“再督查”,检查和了解督办事项是否落实到位、存在问题是否妥善解决、办理结果群众是否满意,复核比例不低于督导督查事项的15%

27.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注重对中省考核结果、中省反馈问题和平时督查检查的结果运用,采取“账单式管理”方式,对脱贫攻坚认识不到位、工作推进慢、措施不落实、作风不扎实、减贫成效不明显的区县和部门,实行全市通报和常态化约谈,并在本部门的年终考评中予以体现。

八、切实加强对脱贫攻坚的领导

28.加大脱贫攻坚宣传工作力度。注重舆论引导,加强和创新宣传平台建设,组织市级主要媒体持续开设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专栏专题,做好脱贫攻坚宣传报道。协调中、省媒体开展“脱贫攻坚·中省媒体西安行”采访活动,多渠道宣传推介西安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深入挖掘扶贫基层干部和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的感人事迹和先进经验,讲好新时代西安脱贫攻坚生动故事。做好全省全国脱贫攻坚奖推荐工作,组织好第七个全国扶贫日系列活动。

29.全面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严把农村干部“入口关”,坚持“凡进必审”,认真落实村级党组织书记区县备案管理。加强“四支队伍”力量整合,坚持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对能力素质不强、工作状态不佳的第一书记,加大调整、召回力度。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达标”工作,到2020年底前创建一批市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以脱贫攻坚工作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等为重点,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力度。建立县级领导干部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包村制度,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县(区)、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点内容,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加强贫困村党员发展工作,确保村级党组织党员队伍稳定,村干部后备力量充实。

30.从严锻造脱贫攻坚队伍。认真落实《关于激励关爱攻坚一线干部实施办法》,扎实开展涉贫区县领导班子研判,继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培养历练,建立健全干部一线培养、一线推优、一线考察、一线使用“四个一线”工作机制,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和识别干部。大力贯彻落实“三项机制”,坚持“三看三到三破”选用干部,真正让能力素质好、工作积极,又有为民情怀的好干部得到褒奖和重用。

31.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将脱贫攻坚列为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重点内容,从基层一线选拔一批专职扶贫培训教师,采取专题班培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对涉贫区县、开发区分管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业务培训。组织青干班学员赴涉贫区县或脱贫攻坚工作相关市级部门进行实践锻炼,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实践本领。进一步完善脱贫攻坚工作案例库,在全国遴选一批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典型案例,由市干部网络学院录制相关课程,增强脱贫攻坚工作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分级分类培训工作。

32.进一步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等突出问题,确保取得明显成效。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强化对脱贫工作绩效、脱贫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以及脱贫摘帽后“四不摘”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的严肃问责,对贪污侵占、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的从严查处。统筹抓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重点查处和纠正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问题,以及扶贫工作中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漠视群众利益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用好12317扶贫监督举报平台,畅通群众涉贫咨询、申诉和举报渠道。

 

 

附件:西安市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分解表

附件:西安市2020年脱贫攻坚任务分解表.xls

主办单位:西安市乡村振兴局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二号楼八层联系电话:029-86787078

网站标识码:6101000133陕ICP备20001181号 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