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打通农产品流通“最后一公里”

发展县域特色产业、推进智慧农业体系建设、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互联网+”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推动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我市农业农村局、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方案,将在我市实施“互联网+”“3+X”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实现优质特色农产品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供给能力和供应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底,我市要形成“互联网+”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新格局,农产品出村进城更为便捷、顺畅、高效,打通农产品流通的“最后一公里”。

着重发展县域特色产业

根据方案,我市要依托“3+x”工程实施,围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将“一村一品”、“一镇一特”和“一县一业”作为鲜明导向,加快特色产业整体开发和集聚发展。

具体来说,要立足阎良区、高陵区、秦汉新城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优势,创建一批优质高产高效示范田,打造百万亩绿色蔬菜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满足市民需求的绿色有机蔬菜和特色瓜菜;以周至猕猴桃、户太葡萄、临潼石榴、灞桥樱桃、长安鲜桃、蓝田大杏、阎良甜瓜等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时令瓜果,促进以特色塑造优势产品、以产品壮大主导产业。

到2021年底,全市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0万亩,水果产量达到93万吨;到2025年底,全市蔬菜总产量稳定在300万吨,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水果产量达到100万吨。

推进智慧农业体系建设

方案要求,我市要强化数据采集监测、挖掘分析和智能决策,围绕猕猴桃、葡萄、石榴、花卉、设施瓜菜等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园和农业物联网基地。

此外,要应用全球卫星定位、地理信息、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对园区耕地、农业设施装备、新型经营主体等资源要素进行监测、管理与服务;提高物联网及信息技术在农产品保供、应急生产、质量安全监管、病虫害防治、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产销对接等领域的应用。到2021年底,实现农业种养过程的精细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到2025年底,实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装备等信息技术与当地特色产业融合发展。

提升农产品生产加工和仓储保鲜冷链设施

根据方案,到2021年底,我市将改扩建一批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推动完善一批田头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到2025年底,全市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将基本覆盖我市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

同时,我市将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持续推进“光网乡村”“无线乡村”工程,不断加强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广泛覆盖农业生产、加工区域,满足农业农村网络需求。到2021年底,我市将全面提升农村4G网络覆盖质量,鼓励支持5G网络在农业农村各领域试点示范推广;到2025年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通信网络广泛覆盖。

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我市将加快推进“快递进村”,鼓励物流配送直接到户,提高农村物流网络流通率和覆盖率,完善县乡村物流体系,推进信息入户工程建设,支持发展共同配送,推进邮政、快递物流、供销合作社、交通运输、益农信息社、电商服务站等多站合一、服务同网,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不断推动市场智慧化转型升级,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我市将鼓励农产品流通企业发展B2B、B2C、C2B、O2O等多种模式的电子商务,探索开展面向社区的农产品“网上预订、送货到家、无接触配送”服务。到2021年底,益农服务社建设将覆盖到80%的行政村;到2025年底,要实现全市行政村物流基本全覆盖。

建立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服务体系

依托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我市将发挥周至县、蓝田县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引领作用,培育我市本土网销产品品牌和电子商务经营主体。

同时,将大力引进大型电商企业来西安发展,持续提升县级、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能力,满足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培训、加工、包装、物流仓储、营销推广等服务。按照方案,到2025年底,我市要建成较为完善的县、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

我市将创新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大力推广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短视频+网红”等新模式,探索生鲜农产品网上直销、订单农业等业务,探索多种形式的消费扶贫,多渠道、多方式促进特色农产品销售,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产业扶贫。根据方案,到2025年底,我市将逐步形成农户主动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与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络机制。

主办单位:西安市乡村振兴局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二号楼八层联系电话:029-86787078

网站标识码:6101000133陕ICP备20001181号 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2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