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故事的“新农人”,正在改变西安的田野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现代农业不断发展,农村涌现出了越来越多区别于传统农民的“新农人”,农村人的生产生活方式正逐渐发生变化。

前些天,记者采访了长安区几位“新农人”,他们有的从餐厅女老板变成职业农民种植瓜果蔬菜,有的读了经济学硕士后回乡帮农民种麦田,有的大学毕业放弃出国机会回家继承花卉产业,有的从家居行业转型到农村开民宿……这些“新农人”虽然各有各的事业,却都是逐梦乡野,为农业农村生产服务,同时,也实现了自己在这些新领域的职业梦想。

“瓜大姐”:

从女老板变成职业农民

带村民一起致富

在西安市长安区的农业圈里,说起“瓜大姐”宁蒋娟的名字,还真是响当当的,宁蒋娟从一位女老板变身职业农民,并且带动乡亲群众增产增收,共同走向致富路。瓜大姐家庭农场是从事果蔬种植、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科普研学、电商销售于一体的集约化农业生产的家庭农场。农场经营土地面积70余亩,年经营收入达120万元,辐射带动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农场经过多年创新探索,走出了一条发展都市农业的乡村振兴之路,已经成为当地规模农业经营的领跑者。2009年12月,宁蒋娟牵头发起成立西安市长安区合民意种植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注册了“大兆”“瓜大姐”的品牌,申请了农产品产地认证及产品认证,相继推出会员制和各类近郊农场游活动。为创新农产品营销新业态,带动更多人一起致富,宁蒋娟采用微信公众平台、网店、抖音、微博等平台,发挥“瓜大姐”名牌效应,如今线上关注用户已突破9万人,打通了互联网线上线下平台销售农副产品。有了销售平台,宁蒋娟不仅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同时还帮助附近魏寨、砲里的村民们销售瓜果蔬菜。

神禾塬上的麦田守望者:

经济学硕士回乡专业做“土地托管”

帮村民增收提效

薛拓薛强父子两人,一个当了大半辈子的农民,一个读了经济学硕士,但两人为了实现粮食丰收的梦想,共同坚守在了农业一线。

上世纪90年代初,薛拓在镇上开了一家良种服务部,销售种子、化肥等农资产品。薛拓的儿子薛强从小在田间地头和农资商店里长大,看着麦子返青、拔节、抽穗,体会了农民耕作的艰辛,感受过粮食丰收的喜悦……农业,在薛强幼小的心里埋下了一粒种子。2008年的时候,西安市郊区很多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导致很多土地无人耕种。薛拓当时就想能不能替这些人种地,所以,他就把这些人的土地集中起来,并提供耕种管收农资供应的一条龙服务,后来薛拓想了一个名词—“土地托管”。从2008年到现在,13年过去了,“土地托管”多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的实践面积不断发展壮大。托管的土地实行良种、耕种、施肥、灌溉、防虫、除草、防病、收割、粮食收购“九统一”,从而实现了粮食产量、农民收入、机械化效率、农机户效益、科技兴农水平、劳动生产率、水电设施利用率的“七个提高”,实现了粮食成本、农资用量、机械化成本、水电设施投入的“四个降低”。以种小麦为例,托管之前一亩地的农资投入大约为210元,加上播种、灌溉、打药和收获的人工投入至少300元,种一亩地的花费至少要510元;托管后一亩地农资投入190元左右,各环节农机作业成本总计不超过250元,一亩地成本不到440元。关键是托管后由于都是专业化种植和管理,亩产小麦比托管前可提高200斤,达到千斤左右的产量。许多农民把土地交给了“种粮管家”薛拓打理,发现不仅种田成本下降了,粮食产量还提高了,可以说,“土地托管”实践为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2012年,薛拓的儿子薛强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取得了经济学硕士学位。在父亲的影响下他毅然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回到农村,成为一名农民,沿着父亲“土地托管”的路子,在农村的广袤田地里大展身手。薛强暗下决心:“现在农村很缺人才,年轻人在农村大有可为。我要做一名‘爱农业、懂技术、善管理、精经营’的现代化职业农民。”懂经济学的薛强,通过对成本的精细计算,避免了许多农业种植风险,也让土地获得了更高的收益。“我们是专业干‘土地托管’的,必须依靠机械化力量,提高种地效率。”2010年,还在读研究生的薛强,就协助父亲薛拓创办了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粮食生产的耕、种、管、收环节全面实现机械化。走进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放眼望去,仓库内整齐停放着不少大马力的进口拖拉机、大型深松整地机、植保无人机和全自动选种机等专业农机。

虎父无犬子,上阵父子兵。在薛拓、薛强父子的共同经营下,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逐渐摸索出一套成熟的运营管理模式,不断向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目前,合作社年均托管土地3万余亩,粮食生产的耕种收和病虫害防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合作社还通过召开土地托管联盟协作培训会等形式,带动周边区县发展土地托管5万亩,使1.2万户农民受益。薛拓、薛强父子心怀梦想,坚守农业,年复一年深耕于农村的广阔天地,在粮食丰收的调色板上,描绘出最灿烂的底色。

大学生放弃出国留学

回家养花

全家共种长安花

西安市唐农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农人”高宇,大学毕业后本想出国留学,但因家里的花卉产业父母忙不过来,就留了下来,陪父母一起把家里的花卉产业做强做大。漫步花卉园,温室大棚区、花草种苗培育区、水生植物培育区、观赏草喷灌区、露天花草栽植区,处处紧张忙碌。村民变身产业工人,或精细化喷施水肥,或移苗补缺,或运箱装货,人人干劲十足。西安市唐农花卉科技有限公司立足国际花卉新品种试验示范中心实际,一手抓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做足防护确保全面复工,吸纳贫困户中的富余劳动力进园务工,稳定增收。一手抓中心新品种研发生产,积极对外联络接收订单,开足马力复产,带动了从事花卉生产的群众持续接单增收。

“两手齐抓、双管齐下才能确保这条花卉研发、生产、销售产业链,示范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路走稳走远。”从事了30多年花卉行业的高战武,深有体会讲道。塔段晓村是由塔山村、段村、晓村三个村合并而成的。2017年6月,在长安区农业部门、鸣犊街道办事处、塔段晓村共同努力下,西安市唐农花卉科技有限公司首期投资6000多万元建成国际花卉新品种西安试验示范中心,以发展花卉产业扶贫新模式,示范带动助力塔段晓村脱贫致富。国际花卉新品种西安试验示范中心,通过流转土地,建成现代化研发生产设施,销售花卉种苗、蔬菜种苗、盆栽花卉、水生植物、观赏草类,长期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聘用安置涉贫村劳动力70余人,按月足额发放工资报酬,确保群众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同时带动牢牢镶嵌在花卉产业链中的塔段晓村30余户、100多人从事花卉产业,稳定增收。

贫困群众搭乘企业“产业致富车”,通过流转土地变身产业工人,高速行进在致富路上。

家居行业转型开民宿

带动全村旅游发展

隐约南山民宿创始人卢颖,在做民宿之前,她做了7年的家居行业,2018年回到长安区索庄村开始了民宿的创业之旅,2019年索庄村的第一家民宿样板间隐约南山民宿诞生了。

隐约南山民宿无论是装修,还是客户体验、营销策略,都与时俱进,让客户真切感受到田间生活的乐趣。经营民宿的同时,卢颖带领村民进行思想转变,带动全村旅游发展,短短两年的时间,索庄的民宿已经达到了12家,成为长安区的民宿集群地之一。隐约南山坐落于长安区滦镇街道索庄新村中心街59号,房屋是一栋联排,分上下两层。前院可赏花休憩,后院有独立的大泳池,可供孩子游泳戏水,顶楼是花园餐厅。在这里可以尽情享受难得的休闲。如果喜欢安静,可以免费体验茶艺文化,还可穿上汉服拍照互动,还可以弹琴对弈,阅读亲子绘本,观看投影电影……在这里,停住奔波的脚步,在丰茂的林中散步,偶遇小院,菜畦,晨雾,夕阳,清香的空气浸人心脾,隔绝喧嚣,如世外桃源。

神禾塬畔蛤蟆滩

稻花飘香小江南

人民作家柳青曾在《创业史》中,描绘了长安滈河畔十里蛤蟆滩往日连片稻田的盛景,以梁生宝为代表的关中农民就是在这里的稻田辛苦耕耘,书写了属于一代人的辉煌创业史。

从2019年5月开始,王曲街道大美林庄种养殖合作社攻坚克难,从解决蓄水池及排灌的用电问题着手,逐步推进皇甫村稻田打浆、育苗、插秧等工作,打造距离市区最近的“鱼米之乡”。

“新农人”、大美林庄农业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高涛说:“我们在不破坏耕地的基础上,整修荒渠,建造木头栈道、茅草棚等田间元素,打造一个鱼稻共生、蟹稻共生的蛤蟆滩稻花公园,让来到这里的人亲水、捞鱼、看白鹭飞舞,通过生态旅游,带动村里的农副产品销售。同时,建设《创业史》文化长廊、乡村振兴学堂等功能板块,通过调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传承弘扬柳青精神,助力王曲花园乡村建设,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续写新时代的创业史。”在田间忙碌的村民们表示:麦地改稻田,我们收入肯定会提高,后面再发展文旅产业,带动农副产品销售,村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长安这家合作社

每天为高端酒店供应蔬菜

康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长安区的“小江南”王莽街道,走进一排排蔬菜大棚,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水嫩嫩的香葱、绿油油的龙须菜、清香扑鼻的薄荷……数十种蔬菜生机勃勃,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在熟练地采摘蔬菜、分拣打包。每天,都有近10吨的各类新鲜蔬菜从这里出发,运往徐记海鲜、盒马鲜生等酒店和生鲜超市,甚至坐上飞机,通过空运物流运往徐记海鲜在长沙、武汉、深圳、上海等地的分店。合作社的负责人陈胜利是安康人,今年50岁。14年前,他借了一万元,从一亩地种植蔬菜开始,到2016年成立康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种植面积达到500多亩,种植蔬菜品种20多个,蔬菜年产量3000多吨,年销售额达到700多万元。从新加坡的木薯苗,到湖南樟树港的辣椒,从小众的紫苏,到近年来广受欢迎的贝贝南瓜,小香葱、龙须菜、田七、薄荷、芥兰苗、空心菜、油麦菜、红苋菜、苦菊、小冬瓜、菠菜……这些蔬菜在合作社都有种植。

“我们很少种大众菜,都是订单式的高品质蔬菜,按照客户的需求确定种植的品种,每年种类也不完全相同。”陈胜利告诉记者,“目前生产的几十个蔬菜单品都是供不应求,以前还给黄记煌、京东电商等供过货,现在实在是供不过来了。”

为什么合作社的蔬菜这么受欢迎?据了解,这些客户对蔬菜的农残、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康锂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对土地进行改良,全部使用菌肥和有机肥,几乎不用化肥,以减少土地重金属含量。使用环保农药和生态防控来除草防虫,种植的各个环节全部按照绿色农产品标准进行,严控农残。合作社的设施蔬菜大棚全部安装了自动化灌溉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定量定时全自动喷洒灌溉。所以,合作社生产的蔬菜品质和产量都非常稳定,颇受青睐。记者在现场看到,合作社对每种蔬菜都有严格的品控。龙须菜只掐刚长出来两天的嫩尖,苦菊只留嫩黄的菜心,小香葱长到小指粗细统一采摘,去除干净根部泥土,修剪得齐齐整整,再覆上冰袋,装箱打包,等待运输。

自从成立了合作社,陈胜利就号召周边群众一起种植蔬菜,他提供种子、肥料,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带动大家一起致富。合作社平时有几十个工人,农忙时有100多人,除了周边的村民,还有一些外地来的贫困户。每年合作社给工人付的工资都要达到400多万元。许多人通过在这里打工赚钱,改善了生活,甚至买房买车,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今年,陈胜利又种植了50亩菜心,他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这50亩菜心可以补充西安市场上的空白,以后菜心就不用从外地运输了。春天的田野上,一垄垄土豆苗绿意盎然,陈胜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稳稳地走出了一条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道路……

留住乡愁

深耕农业产业带动群众

位于秦岭脚下长安区引镇街道天王村的天天丰种植园,果林起伏山风吹,莺歌燕舞樱桃脆。种植能手屈博元带领着“产业工人”在地里忙碌着,满脸挂着丰收丰产的喜悦。52岁的屈博元肤色黝黑、身形敦厚,土生土长在秦岭山边。2015年多年从事水果经销的他转行果树种植业,离开城市回到天王村,从本村的贫困户及群众手中流转土地近百亩开始投资兴业,大面积栽种鲜桃、樱桃等市场潜力大、产销利润好的优品种高品质果树。

天王村位于引镇街道以东,全村人口1358人,耕地面积1400亩。屈博元的种植园也成为了村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试验田”和“示范地”。走进果园郁郁葱葱,树形高低错落,绿果红桃隐隐约约,晒着阳光使劲生长。近年来,天王村借助花园乡村建设,完善文化设施、改善农村卫生环境;依托村民古法制香技艺这一非遗项目,挖掘集旅游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发挥乡贤能人作用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种植产业资源发展特色果蔬,不断增加群众致富增收。

屈博元从事果品一线销售行业30多年,丰富的市场经验使得他对市场需求信息和消费者喜好把握得极为准确和到位。在种植规划之初,他就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把高品质、好口感作为长久生产生存的“王道”,选择了日本水密、清水白桃、早大果、茉香等糖度在19—20的鲜桃和樱桃品种进行规模栽种。在种植区域选择上,天天丰种植园也是依托秦岭独特的山麓气候,疏松的沙土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50多亩鲜桃、40多亩樱桃生长给劲、茁壮成林成片。经过近6年的精心管护,已经基本进入盛果期。每年到了春天,桃花盛开成为扮靓天王村花园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乡党和周边群众竞相观赏。到了夏秋收获季节,满园飘香惹人醉,慕名而来摘樱桃、品鲜桃,寻找家乡味道的游客和消费者络绎不绝。“老屈算是我们村的种植能手,引进新品种,采用新技术,实现了土地增产增收。不仅带动农户种植新品种,而且为农户提供多种销售渠道,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天王村“四化”书记王乐说。

家乡种植果树、深耕于农业产业的屈博元,在优先吸纳安置本村及周边具备劳动能力12户贫困户务工的同时,示范带动天王村7户村民发展果树种植60多亩。在提供市场信息的基础上,从桃树、樱桃选种育苗到栽种行距株距,从树苗期的水肥施播到成树盛果期的管护,从单株独树的挂果量到亩产品质控制,他都毫无保留地介绍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指导帮助种植户实现效益最大化。

“群众把我当能人,那就得有能人的样子。不光要把自己的树种好管好,还要把乡党的事放在心上,一起干才能把这产业做好。”屈博元信心十足地说。

长安区是传统农业大区,地处秦岭北麓,四水环绕,山、川、田、塬错落有致,长期以来,这里也成为西安市民的“后花园”。如今,在长安区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活跃着一批“新农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有知识、有文凭、有素养,懂经营、会管理,有市场营销意识,精通网络营销,他们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周围农民群众致富,在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家的努力和各界的支持下,长安区农村正在发生着巨变。


如今,走进长安的乡村,早已不再是人们记忆中杂乱破落的农村面貌,而是处处干净整洁,让人耳目一新。

青山、绿树、村舍、花香……这些固有的乡村元素,再点缀以精心设计的小公园、休憩亭、水景街景、雕塑小品,无处不美景。漫步其中,似乎走入一幅宁静舒适、和谐优美的田园画卷之中。

村里的颜值提升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美好的乡村形象就是生产力,带火了乡村经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看到了农村发展的潜力和机遇,纷纷回乡加入到“新农人”的行列。

近年来,长安区加快建设美好新长安,在农村,从收拾农村的“面子”开始,使村庄环境面貌提升,到为乡村注入文化内涵,再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增收。不仅要让房屋成民宿、村庄变景区,还要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在努力实现全域景区化、全域大花园的基础上,将“生态美”转化为“经济美”,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主办单位:西安市乡村振兴局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凤城八路109号二号楼八层联系电话:029-86787078

网站标识码:6101000133陕ICP备20001181号 陕公网安备 61019102000204号